在我國《專利法》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要求高度精確和詳細,以確保其技術方案能夠被明確、完整地公開。而在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在前期的FTO(Freedom To Operate)分析、專利撰寫過程中,還是在后續(xù)的無效判定、侵權判定等過程中,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審查和判定,都是一大難點。
而且,專利局和法院對“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審查/認定標準也會存在一些區(qū)別。舉例而言:在對數值或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的創(chuàng)造性進行審查的過程中,審查員往往會著重考慮這些技術特征是否屬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有限的試驗就能得到的,即該技術特征是否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專利的侵權判定等過程中,法院對于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僅在于參數的特定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來講,其判斷的關鍵考量因素也變成了是否產生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
本文主要討論的內容為:結合《專利法》、《審查指南》以及相關案例,討論專利局關于專利申請中關于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審查尺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數值范圍的侵權判定,并探討如何界定專利申請中的數值或數值范圍,從而給相關的專利撰寫或審查意見的答復提供指導。
關鍵詞:專利撰寫,數值,數值范圍,侵權判定,審查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專利文獻中的數值或數值范圍
1.2 本文討論內容
⊙第二章 對于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審查
2.1 新穎性的判斷
2.1.1 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概念
2.1.2 新穎性判斷的總體原則
2.1.3 新穎性判斷的特殊情形
2.1.4 修改權利要求書
2.1.5 新穎性審查的具體案例
2.2 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
⊙第三章 法院對于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判決
3.1 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
3.2 法院對于數值及數值范圍等同的相關規(guī)定
3.3 對現有法律規(guī)定的基本解讀
3.4 相關判例
3.4.1 相關判例具體內容
3.4.2 對相關判例的分析
3.5 涉及等同判定的注意事項
⊙第四章 如何撰寫含有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申請及OA答復
4.1 如何撰寫清晰的專利申請文本
4.2 審查意見答復思路
⊙參考文獻
第一章
1.1 專利文獻中的數值或數值范圍
在專利的申請、審查以及后續(xù)的侵權判定等多個不同階段中,由于《專利法》對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要求是高度精確和詳細,以確保其技術方案能夠被明確地、完整地公開。因此,無論是申請人/權利人、審查機構還是法院對于專利文件中的技術方案是否公開充分、權利要求范圍如何精準劃分都非常重視,尤其是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這一細分領域顯得更為復雜。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筆者想引出本文的主題內容:關于專利文獻中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探討。
在專利申請時的檢索、撰寫等過程中,當撰寫內容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時,代理人應當如何全面地、詳細地為客戶進行布局,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專利穩(wěn)定性、規(guī)避侵權風險?對于這類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該如何判斷?
在后續(xù)的審查階段中,對于涉案專利和對比文件中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技術特征,《專利審查指南》中對于這類技術特征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是否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同的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對于審查尺度的把控又是否有不同?
此外,在專利的檢索、審查、侵權等過程中,都必然會涉及到技術特征的相同或等同判斷。在等同判斷的過程中,由于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的邊界具有不明確性以及對象產品有意或無意的設計變動,使得對象產品與涉案專利是否構成等同的判斷成為了一大難點。法院對于這類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的判斷尺度是否有明確的把握標準?
這些都是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在申請、審查和侵權等過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
1.2 本文討論內容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其推文[1]中所寫的內容:對于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中以數值或者連續(xù)變化的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不宜絕對排除等同原則的適用,但應予嚴格限制。當具有差異的數值或者數值范圍系以基本相同的技術手段,實現實質相同的功能,達到實質相同的效果,且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同時,綜合考慮技術領域、發(fā)明類型、權利要求修改內容等相關因素,認定有關技術特征等同既不違背社會公眾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合理期待,又可以公平保護專利權的,可以認定構成等同技術特征。
由此可見,法院對于以數值或者連續(xù)變化的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的等同認定,并沒有給出非常明確的界限,但是在實際的判例中,總體而言是存在一定的偏向性的。而根據近年來各級法院的判例,是否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已經成為了侵權判定中的關鍵考量因素。根據審查實踐,對于以數值或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不同審查員的審查尺度不盡相同,但是同樣會存在一定的偏向性。例如在創(chuàng)造性審查的過程中,當審查員發(fā)現涉案專利相對于現有技術的區(qū)別特征僅在于參數的特定數值范圍時,他們往往會考慮這樣的區(qū)別特征的引入是否屬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有限的試驗就能得到的。
可見,在目前的審查尺度和判斷標準下,針對以數值或數值范圍所限定的技術特征的審查、等同認定、侵權判定等,在細節(jié)上都存在著諸多特別之處。
因此,本文所探討的主要內容為:參考《專利法》、《專利審查指南》等官方文獻,結合專利局對于以數值或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的審查案例以及法院的判決案例,探討專利局對于數值和數值范圍的審查尺度、法院的判決標準,并總結專利代理師在專利申請、答辯等過程中應該如何把握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撰寫。
第二章
對于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審查
對于專利文獻中一些使用成分含量、參數、比例關系等數值或數值范圍來限定技術特征的專利申請,在評判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若區(qū)別技術特征僅在于數值范圍,那么什么情形下該權利要求才能夠被認定為具備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呢?本章節(jié)將結合《專利審查指南》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具體案例,分析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審查標準。
2.1 新穎性的判斷
我們都知道權利要求的新穎性的判斷適用單獨對比原則,而單獨對比原則的實質是要求將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每項權利要求的每個技術方案分別與一份對比文件中記載的單個技術方案對比。
實際上,針對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的新穎性的判斷的總體原則依然適用單獨對比原則,但正如上一章所說,在審查的細節(jié)上存在著諸多特別之處。
2.1.1 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概念
在對數值范圍進行判斷的過程中,很多待判定的數值并非直接落入既定的數值范圍之中,而是落在數值范圍的端點處,此時就可能會出現歧義,因為對于數值范圍的理解,在不同的領域、場景下,相同的表達方式可能會出現含義不同的情況。因此,在專利審查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產生歧義,在《專利審查指南》[2]的第二部分第二章3.3“權利要求的撰寫規(guī)定”中進行了如下規(guī)定:在一般情況下,權利要求中包含有數值范圍的,其數值范圍盡量以數學方式表達,例如,“≥30℃”、“>5”等。通常,“大于”、“小于”、“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
2.1.2 新穎性判斷的總體原則
在《專利審查指南》的第二部分第三章3.2.4“數值或數值范圍”[2]部分,對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審查基準進行了如下規(guī)定: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中存在以數值或者連續(xù)變化的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例如部件的尺寸、溫度、壓力以及組合物的組分含量,而其余技術特征與對比文件相同,則其新穎性的判斷應當依照以下各項規(guī)定。(為了便于讀者理解,本文采用手繪圖對各案例分別進行表示)
(1)對比文件公開的數值或者數值范圍落在上述限定的技術特征的數值范圍內,將破壞要求保護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新穎性。
【例1】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銅基形狀記憶合金,包含10%~35%(重量)的鋅和2%~8%(重量)的鋁,余量為銅。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包含20%(重量)鋅和5%(重量)鋁的銅基形狀記憶合金,則上述對比文件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1所示:
圖1 例1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例2】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熱處理臺車窯爐,其拱襯厚度為100~400毫米。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拱襯厚度為180~250毫米的熱處理臺車窯爐,則該對比文件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2所示:
圖2 例2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2)對比文件公開的數值范圍與上述限定的技術特征的數值范圍部分重疊或者有一個共同的端點,將破壞要求保護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新穎性。
【例3】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氮化硅陶瓷的生產方法,其燒成時間為1~10小時。如果對比文件公開的氮化硅陶瓷的生產方法中的燒成時間為4~12小時,由于燒成時間在4~10小時的范圍內重疊,則該對比文件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3所示:
圖3 例3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例4】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等離子噴涂方法,噴涂時的噴槍功率為20~50kW。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噴槍功率為50~80kW 的等離子噴涂方法,因為具有共同的端點50kW,則該對比文件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4所示:
圖4 例4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3)對比文件公開的數值范圍的兩個端點將破壞上述限定的技術特征為離散數值并且具有該兩端點中任一個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新穎性,但不破壞上述限定的技術特征為該兩端點之間任一數值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新穎性。
【例5】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干燥溫度為40℃、58℃、75℃或者100℃。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干燥溫度為40℃~100℃的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則該對比文件破壞干燥溫度分別為40℃和100℃時權利要求的新穎性,但不破壞干燥溫度分別為58℃和75℃時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5所示:
圖5 例5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4)上述限定的技術特征的數值或者數值范圍落在對比文件公開的數值范圍內,并且與對比文件公開的數值范圍沒有共同的端點,則對比文件不破壞要求保護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新穎性。
【例6】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內燃機用活塞環(huán),其活塞環(huán)的圓環(huán)直徑為95毫米,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圓環(huán)直徑為70~105毫米的內燃機用活塞環(huán),則該對比文件不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6所示:
圖6 例6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例7】
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一種乙烯-丙烯共聚物,其聚合度為100~200.如果對比文件公開了聚合度為50~400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則該對比文件不破壞該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如圖7所示:
圖7 例7中數值或數值范圍參考圖
作為專利代理師而言,在撰寫的過程中,當遇到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時,一定要注重所撰寫的權利要求的數值或數值范圍與現有技術中所披露的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在撰寫時即為申請人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專利分析,確保所撰寫的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
2.1.3 新穎性判斷的特殊情形
除了上述總體判斷規(guī)則之外,在對產品權利要求新穎性的審查過程中,還有可能遇到一些包含性能、參數、用途或者制備方法等特征的權利要求,也就是說權利要求中的數值或數值范圍不是單純地依靠數字來限定,而是通過物理或者化學參數的形式出現。而在審查實踐中,如果產品權利要求的區(qū)別技術特征僅為參數時,審查員往往會考慮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參數特征的不同是否能夠得出產品結構的不同,若產品的結構實質上相同,那么即使在參數的數值或數值范圍存在區(qū)別時,產品權利要求也不具備新穎性。
對于這一點,在《專利審查指南》的第二部分第三章3.2.5“包含性能、參數、用途或者制備方法等特征的產品權利要求”[2]部分,進行了如下規(guī)定:
對于包含性能、參數、用途、制備方法等特征的產品權利要求新穎性的審查,應當按照以下原則進行。
(1)包含性能、參數特征的產品權利要求
對于這類權利要求,應當考慮權利要求中的性能、參數特征是否隱含了要求保護的產品具有某種特定結構和/或組成。如果該性能、參數隱含了要求保護的產品具有區(qū)別于對比文件產品的結構和/或組成,則該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相反,如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該性能、參數無法將要求保護的產品與對比文件產品區(qū)分開,則可推定要求保護的產品與對比文件產品相同,因此申請的權利要求不具備新穎性,除非申請人能夠根據申請文件或者現有技術證明權利要求中包含性能、參數特征的產品與對比文件產品在結構和/或組成上不同。例如,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為用X 衍射數據等多種參數表征的一種結晶形態(tài)的化合物A,對比文件公開的也是結晶形態(tài)的化合物A,如果根據對比文件公開的內容,難以將兩者的結晶形態(tài)區(qū)分開,則可推定要求保護的產品與對比文件產品相同,該申請的權利要求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不具備新穎性,除非申請人能夠根據申請文件或者現有技術證明,申請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產品與對比文件公開的產品在結晶形態(tài)上的確不同。
相對來說,在機械領域中,所出現的往往是“某結構的數量為4個”或者“某結限位件的長度為3~5cm”這類對產品的結構進行直接限定的數值/數值范圍特征。而在某些特殊的領域(例如化學領域)中,參數特征有時候并非是針對產品的結構進行的直接限定。一般來說,當產品權利要求中的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無法直接用結構特征予以清楚地表征時,允許借助物理或化學參數表征,而當無法用結構特征并且也不能用參數特征予以清楚地表征時,允許借助方法特征進行表征。也就是說,某些產品權利要求中出現參數特征是因為結構特征無法清楚地表征權利要求所要求的保護范圍等原因,因此采用參數特征來做間接限定。所以參數特征的不同,并不一定意味著產品結構的不同,有可能只是因為無法用結構特征予以清楚地表征。因此,對于參數特征,正如上文所述:審查員往往會考慮數值或數值范圍的參數特征的不同是否能夠得出產品結構的不同,若產品的結構實質上相同,那么即使在參數的數值或數值范圍存在區(qū)別時,產品權利要求也不具備新穎性。
因此,專利代理師在對此類權利要求的新穎性進行撰寫或者判斷時,需要重點考慮作為區(qū)別技術特征的參數特征是否實質上對產品權利要求中所限定的結構產生了影響。
2.1.4 修改權利要求書
除了申請時提交的權利要求書之外,關于答復審查意見時,權利要求中包含的數值范圍也可以在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修改。對此,《專利審查指南》的第二部分第八章5.2.2“允許的修改”[2]部分,做了如下規(guī)定:
這里所說的“允許的修改”,主要指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的修改。
其中,5.2.2.1“對權利要求書的修改”部分具體規(guī)定了:
變更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以克服原獨立權利要求未以說明書為依據、未清楚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或者無新穎性或創(chuàng)造性等缺陷。只要變更了技術特征的獨立權利要求所述的技術方案未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這種修改就應當被允許。
對于含有數值范圍技術特征的權利要求中數值范圍的修改,只有在修改后數值范圍的兩個端值在原說明書和/或權利要求書中已確實記載且修改后的數值范圍在原數值范圍之內的前提下,才是允許的。例如,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中,某溫度為20℃~90℃,對比文件公開的技術內容與該技術方案的區(qū)別是其所公開的相應的溫度范圍為0℃~100℃,該文件還公開了該范圍內的一個特定值40℃,因此,審查員在審查意見通知書中指出該權利要求無新穎性。如果發(fā)明專利申請的說明書或者權利要求書還記載了20℃~90℃范圍內的特定值40℃、60℃和80℃,則允許申請人將權利要求中該溫度范圍修改成60℃~80℃或者60℃~90℃。
此外,5.2.3“不允許的修改”部分做了如下規(guī)定:
作為一個原則,凡是對說明書(及其附圖)和權利要求書作出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的修改,均是不允許的。
具體地說,如果申請的內容通過增加、改變和/或刪除其中的一部分,致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看到的信息與原申請記載的信息不同,而且又不能從原申請記載的信息中直接地、毫無疑義地確定,那么,這種修改就是不允許的。
這里所說的申請內容,是指原說明書(及其附圖)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不包括任何優(yōu)先權文件的內容。
5.2.3.2“不允許的改變”:
由不明確的內容改成明確具體的內容而引入原申請文件中沒有的新的內容。
【例1】
一件有關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原申請文件中只記載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聚合反應。當申請人看到審查員引證的一份對比文件中記載了在40℃下進行同樣的聚合反應后,將原說明書中“較高的溫度”改成“高于40℃的溫度”。雖然“高于40℃的溫度”的提法包括在“較高的溫度”范圍內,但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并不能從原申請文件中理解到“較高的溫度”是指“高于40℃的溫度”。因此,這種修改引入了新內容。
改變說明書中的某些特征,使得改變后反映的技術內容不同于原申請文件記載的內容,超出了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例2】
原申請文件中限定溫度條件為10℃或者300℃,后來說明書中修改為10℃~300℃,如果根據原申請文件記載的內容不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得到該溫度范圍,則該修改超出了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例3】
原申請文件中限定組合物的某成分的含量為5%或者45%~60%,后來說明書中修改為5%~60%,如果根據原申請文件記載的內容不能直接地、毫無疑義地得到該含量范圍,則該修改超出了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
由上述《專利審查指南》中所列舉的各項允許和不允許的修改可知,作為專利代理師在撰寫的過程中,當權利要求相對于背景技術的改進點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時,最好給出兩個端點值和/或兩個端點值附近的實施例;而當數值范圍較寬時,還應當給出至少一個中間值的實施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出充分的依據,從而能夠在后續(xù)的程序中對權利要求進行修改時,確保權利要求的修改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三條以及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
2.1.5 新穎性審查的具體案例
對于包含參數特征的產品權利要求,在其與對比文件的差異僅為所限定的參數特征時,如果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專利文件或專利申請文件能夠確認該參數特征是由產品特定的結構導致的,參數特征的不同暗含著產品結構的不同,則產品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3]。
【案例1】
在(2016)京73行初2798號所涉案件中,權利要求1保護一種太陽能電池用聚酯樹脂片,具體限定該聚酯樹脂片在波長300nm~350nm下的光線透射率為0.005%~10%,相對反射率為80%~105%,表觀密度為1.37g/cm3~1.65g/cm3.光學濃度為0.55~3.50.光學濃度偏差相對于中心值在20%以內。
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用于密封太陽能電池的背面薄膜,同樣為在聚酯樹脂層上具有二氧化鈦層的聚酯樹脂片,但對比文件1未公開權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光線透射率、相對反射率和光學濃度偏差參數。
最高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對比文件1是否隱含公開了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以下技術特征:(1)波長300~350nm的光線透射率為0.005~10%;(2)相對反射率為80%以上105%以下;(3)光學濃度偏差相對于中心值在20%以內。
本專利說明書記載,聚酯樹脂片的“光學濃度偏差在20%的范圍以外時,會波及UV透射率的偏差、總光線透射率的偏差、相對反射率的偏差。”據此可知,如果光學濃度偏差過大,會影響UV透射率和相對反射率,因此,權利要求1限定的前述三個技術特征,其中光線透射率和相對反射率不僅由二氧化鈦的含量和粒徑決定,也與特征(3),即光學濃度偏差相關。因此,特征(3)是否被公開是對比文件1能否影響本專利權利要求1新穎性問題的關鍵。
在聚酯樹脂片的生產中,光學濃度偏差與二氧化鈦在產品中的均勻分布程度相關,而均勻分布程度取決于加工工藝。對比文件1的實施例4-6的加工工藝是將二氧化鈦顆粒與原料摻混后擠出。而本專利的相關工藝為將含有二氧化鈦的母料片與聚酯片混合后擠出,屬于二次分散的工藝,即先形成50%二氧化鈦重量的母料片(第一次分散),將母料片與聚酯片混合后擠出(第二次分散),二次分散工藝與對比文件1中的直接將二氧化鈦顆粒與基礎片混合擠出的工藝相比,具有混合均勻性更高的優(yōu)勢,由于對比文件1與本專利采取了不同的工藝,其公開的技術方案和相關產品標準中也并未限定相關參數,因此,不能推定出采用對比文件1中制備方法獲得的產品,其光學濃度偏差相對于中心值在20%以內的范圍內,也即,對比文件1的方案中并未公開特征(3)。
基于上述理由,對比文件1并未公開特征(3),且由于特征(1)和(2)與特征(3)相關聯,在未公開特征(3)的基礎上,對比文件1也未公開特征(1)和(2)。因此,被告認定本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相對于對比文件1具有新穎性,并無不當。
【案例2】
在第32159號復審決定(99801366.8)所涉案件中,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一種多晶型體(晶體A),采用X射線粉末衍射圖譜參數定義,對比文件1公開了同一化合物的晶體,但是采用紅外光譜參數定義。決定認為,雖然權利要求1與對比文件1采用了不同的理化參數定義,所屬領域技術人員無法將二者直接進行比較;但是,對比分析涉案申請說明書記載的晶體A的紅外光譜數據和對比文件1公開的晶體的紅外光譜數據,二者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僅存的部分差異并不具有重要的鑒別意義,導致所屬領域技術人員不能將二者區(qū)分開來,因此推定權利要求1相對于對比文件1不具備新穎性。
2.2 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
在《專利審查指南》中,對于由數值或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的創(chuàng)造性并未給出具體的規(guī)定,也并沒有舉例。因此,涉及數值范圍的創(chuàng)造性的評判,原則上需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審查的三步法。
但是對于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僅在于參數的特定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如果按照審查指南中“三步法”的方式來評判其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往往會將問題歸結到權利要求中的特定數值范圍是否能夠“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得到”?!秾@麑彶橹改稀分嘘P于“有限的試驗”的規(guī)定僅僅是原則性的,并未對具體的判斷標準和適用范圍進行細化,如此一來,得到的結論也容易產生爭議。
根據近年來各級法院的判例,對于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僅在于參數的特定數值范圍的權利要求來講,是否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已經成為其創(chuàng)造性判斷的關鍵考量因素。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判例作為參考。
【例】(2019)京73行初4315號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范圍:
1.一種電路,包括:
晶體管柵極,其形成于集成電路的襯底上;
柵極絕緣體,其形成于所述晶體管柵極與所述集成電路的所述襯底之間,且其中所述柵極絕緣體的一部分為所述晶體管柵極界定有源區(qū)域;
絕緣層,其形成于所述晶體管柵極上;
金屬觸點插塞,其形成于直接在所述有源區(qū)域上的所述絕緣層的一部分中,所述金屬觸點插塞與所述晶體管柵極形成電接觸,并且其中所述金屬觸點形成于位于柵極氧化層上的所述晶體管柵極的區(qū)域上;
以及
配置于所述晶體管柵極與所述絕緣層之間的蝕刻停止層,其中所述蝕刻停止層包括Ti,且形成為所述晶體管柵極的厚度的四分之一的厚度。
復審委在針對涉案專利的無效決定中指出:將刻蝕停止層厚度設置為下方需要保護層的1/4以得到期望的防護效果,這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的,而且選擇這樣的厚度,并沒有產生預想不到的技術效果,其技術效果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在對比文件1的基礎上結合對比文件2和本領域公知常識,從而得到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權利要求1相對于對比文件1、2和本領域公知常識的結合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技術進步,因此不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3款規(guī)定的創(chuàng)造性。
專利權人在行政訴訟的訴狀中對復審委的意見并不贊同,認為復審委沒有給出公知常識的證據。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對于蝕刻停止層為1/4是否為區(qū)別技術特征,本專利中權利要求中對蝕刻停止層為1/4所能達到的效果及采用1/4的原因未進行闡述,亦未有實驗數據證實蝕刻層設置為1/4的技術優(yōu)勢。故本院難以認定本專利設置蝕刻停止層的1/4的厚度,系在先技術的實質性改進,亦不能作為區(qū)別技術特征。
專利權人不服該判決,并提出上訴。在(2020)最高法知行終36號二審行政判決書中提到: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面對防止柵極被過度刻蝕的技術問題時,能夠根據柵極刻蝕工藝需要合理選擇各種常見的停止層材料并依照蝕刻速度合理選用停止層厚度,采用Ti作為硬質的蝕刻停止層從而提高防護效果,是本領域常用的用于蝕刻停止層的材料,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至于蝕刻的厚度,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蝕刻需要所做的選擇,1/4厚度的選擇并沒有產生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
從上述判例中可以看出,是否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是判斷數值或數值范圍對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的關鍵考量因素。因此,對于專利代理師而言,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時,在權利要求中對參數的數值或數值范圍進行限定的同時,也需要在說明書中對數值/數值范圍的選擇所能帶來的技術效果進行充分的描述,從而為專利權的獲取和后續(xù)的穩(wěn)定性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在基于數值或數值范圍判斷權利要求的創(chuàng)造性時,往往由于難以進行特征比對、難以舉出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等原因而使得創(chuàng)造性證明變得困難,這時作為專利代理師可以考慮:
(1)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基礎知識,盡可能比對技術特征。
(2)不僅要考慮對比文件與本專利相關部分的內容,還要考慮對比文件的其他具體實施例,避免出現未發(fā)現對比文件破壞本申請權利要求的新穎性的情況。
(3)盡量找出本申請權利要求中的數值范圍限定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yōu)于對比文件的技術效果。特別是,本申請中記載的比較例(即與本申請作對比參照的例子)與對比文件公開的內容相當時,會更有說服力。
(4)當技術效果是由多個數值范圍的組合共同實現時,可以考慮爭辯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次試驗也無法得到,來獲取審查員的認可。
*因文章內容較長,本文分三篇發(fā)布,后文還請持續(xù)關注IPRdaily公眾號。
參考文獻:
[1]數值限定技術特征的等同認定[J/OL].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2024-6-6.
[2]《專利審查指南》[M/OL].國家知識產權局,2023-12-21. https://www.cnipa.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showname=%E4%B8%93%E5%88%A9%E5%AE%A1%E6%9F%A5%E6%8C%87%E5%8D%97.pdf&filename=5753f257e6a04b6f8e305eb6d34ba452.pdf#page=173&zoom=100.203.139.
[3]袁家來. 淺析數值或數值范圍權利要求的新穎性判斷[J/OL]. 2021-3-15.
(原標題:關于專利文獻中涉及“數值或數值范圍”的探討)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yè)企業(yè)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yè)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guī)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yè)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guī)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huán)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yè)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guī),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jiān)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fā)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